联系人:程鹏
电话:13829208235
手机:13829208235
传真:0769-22675466
E-mail:739108368@qq.com
QQ:739108368
地址: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牛山牛兴路2号
网址:http://www.chengpengedu.com
从李开复看中国教育 |
发布者: 日期:2012-8-13 点击次:6703 |
从李开复看中国教育
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,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,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,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,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。 ——罗伯特·弗罗斯坦《未选之路》 创新工场这个名词,源于电视上一个财经报道节目,源于李开复的一个创意。李开复是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。他曾是Google全球副总裁,大中华区总裁,说起开办创新工场的初衷,他有几句话颇值得深思。 “中国青年一代普遍存在缺少情商培养、视野不宽、不够主动等问题,主要是偏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造成的。比较中美两国的教育体系,我们不难发现,中国的教育虽然有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、注重培养组织纪律性和逻辑思维能力等优势,但在创新最需要的素质,如跨领域思维、多元化思维、自我表达、沟通合作等方面,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”。这是他从接触到的青年创业者身上总结出来的,我不知道这样的看法有多少人认可,但,至少我是认同的。 作为一位身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,我对中国教育的现状也颇为忧虑。素质教育虽然一直倡导了许多年,但真正落实到实处的少的可怜。 素质教育不提倡考试,可不考试,学校不放心,家长不放心,教体局也不放心,所以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,口号是口号,行动是行动,井水不犯河水。 素质教育明令禁止给教师排队,给学生排队,可实际上,哪个学校不给学生排名次?哪个地方不给教师排排队?不仅如此,还要给教师来个末位淘汰制。于是乎,学生快马加鞭地学,教师愁眉苦脸地教,大家可着劲儿猜题押宝,淡化了教育的育人功能,突出了技能速成,教育也呈现快餐教育。 此外,为了进一步凸显教育的改革,教师素质的提升,还要变着法子追着教师要这材料,那材料,一学期每个教师要听30节课,写两万多字的业务笔记,次次要写考试分析,教案还要每课时四张,有些学校还要给教师另外布置书法作业,论文作业,教育随笔,教学案例作业。质量其次,数量一定要保证,不然上级检查不过关,学校有麻烦。空对空,只有造假,一年到头,纸张纸张满天飞,它为谁妩媚?它为谁憔悴?如果是班主任,那就更对不起了,除了以上工作,你还得一天三早到,早出晚归,押着学习一个劲的学学学,也逼着自己陀螺一样地干干干。 咱先不说这些做法对错与否,单看教师的精力无来由的浪费在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,哪有精力搞教研?哪有精力寓教于乐?教师们身负重重材料,怨声载道,何来工作快感?何来教师的幸福感?当然这其中还省略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教育黑手操纵的内幕,省却了许多教师敢怒不敢言的心声。我们很难想象,一个被压榨得弯腰拱背的教师如何给学生讲“学习是享受”?如何在教师节声嘶力竭地喊“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”?光辉的恐怕不是职业,而是无奈的白发! 再说学生吧,素质教育刚出台那会儿,强制教师不能给学生布置作业,强制学校不允许上早晚自习,强制之下,学生是过了几天好日子。可那阵风很快就过去了,一切如故。也难怪有些孩子慨叹没赶上好时候,现在的孩子呢,7,8门功课压着,早晚自习上着,这个教师追着,那个教师赶着,考试不好了,家长训,老师说,为的只是将来争过那一架独木桥!教师落后就要挨罚,学生落后就要挨打,这是事实,无需证明,更无需辩驳。因为我们的整个教育制度就是唯分数是从。正像某教育部门的领导说的:千好万好,不如成绩好。没有教不会的学生,只有不会教的老师。为了这个会教,教师们想方设法套考题,因为不管你是黑猫白猫,只有抓住老鼠,那才是好猫啊!学生们为了将来的独木桥好过,也只有抱着书本狠学,如果你想搞点什么文化渗透,长远教育,很遗憾,不仅学生不配合你,连学校也很难给你开绿灯。因为长远太久,远不如现在来得实惠。 所以学生速成考试高手,能力暂且放置一边,先应付过去这关再说。久而久之,教师们也暂时把人文修养放置一边,学生们也暂时把终身发展置之脑后,咱都围着考试这根指挥棒转,谁玩的好,谁就是专家,谁就是人才! 也难怪李开复说中国青年缺乏情商,事业不宽,缺乏主动,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本就是被迫的,他们的所谓优秀也是被压制出来的,缺乏弹性和再生能力,当然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了。这是不是中国青年的悲哀,抑或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呢? 创新,这是一个人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,也是一个民族保持青春的原动力。可我们的教育为什么就不能真正创新呢?李开复的前瞻性,给了他创新的灵魂,所以,他依然放弃了Google全球副总裁,大中华区总裁的宝座,宣布辞职创业,创立了创新工场。他说创建“创新工场”,就是希望将中国本土人才的创新能力、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、国际化的创新运营体系结合起来,尝试一条全新的“批量创新”之路。我钦佩他的胆识和眼光,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制造业领军人物,是创新的实践者。 对于李开复而言,世界为他打开的是一扇又一扇崭新的窗,他在做了充分的观察和准备之后,毫不犹豫地跨出了一步。而我们大多数人和中国教育一样,渴望革新,渴望挑战,却缺乏打破旧世界的勇气和力量,一味地耽于优柔寡断,其结果如何呢?我们所拥有的,唯有艳羡和后悔罢了,唯有往返叠加的叹息而已。 而时光是无暇看我们日复老旧的,它总要迎接一批又一批新面孔,新陈代谢,这是规律,也是定数。我不知道中国教育上的创新工场该由谁创建,我也无从知晓每个人潜意识里的创新工场该由谁领军,谁为应试教育买单?谁为庸碌的生活负责? 秋风凉了,一阵紧似一阵。
|